达西村的“红色警务”
来源:刘琰 古雪丽    发布时间: 2020-12-14 19:09:04  作者:新疆法制报

各族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盐碱地上建起小康村,过上“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生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以“红色文化”闻名全国。

如今,这个“明星村”又多了一张“新名片”——“红色警务”。

今年4月28日,潘招友向办事群众推广“新疆公安APP”,同时让群众关注“平安尉犁”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尉犁县公安局发布的便民利民措施。 李新安 摄

“花式”为民服务

便民利民惠民,是“红色警务”的鲜明特征。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2019年6月,兴平派出所在达西村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便民窗口,警务室民警、村干部轮流值守,为村民提供公安、民政、人社等8大类100多项事务的预约、代办、上门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各类业务3200余件。办事不出村,有事当日办,村民纷纷点赞。

作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西村近年来着力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日益增多,“人在囧途”也不时上演。警务室建立微信群,在每个旅游景点张贴二维码,游客扫码入群,即可享受民警提供的“VIP服务”:道路问询、医疗救助、寻人寻物及安全提示。

2019年11月12日,潘招友组织达西村警务室警民服务小分队前往辖区困难群众家开展帮扶活动。李新安 摄

潘招友是兴平派出所副所长、达西村警务室民警。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有人在达西风情街捡到一个钱包,送至警务室。潘招友根据钱包里的身份证信息,5分钟就联系上了失主,失主一脸不可思议,“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丢的!”

针对农村易发、多发的婚姻家庭、生产经营等纠纷,达西村警务室建立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力求7日内解决。

“我盖自家院墙,关你啥事?”“墙把我家窗户挡住了,赶紧拆掉!”今年3月,村民李文龙和吐逊·艾力吵翻了。

潘招友拉上调解员去现场,一个讲物权法有关相邻权的规定,一个讲“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共建和谐家园”,最后还是潘招友出主意,李文龙出钱在吐逊家另一面墙上开了一扇窗,两家和好如初。

两口子闹离婚,妇联得出面;宅基地边界起争议,国土资源所要核查;合同履行出问题,司法所来释法……民警主导,人民调解员参与,职能部门提供专业意见,讲道理、说情理、释法理。

2019年以来,达西村警务室主持调解矛盾纠纷近百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调解成功率100%。

除了日常工作,警务室还提供“带货”服务。

今年6月中旬,辅警阿尔孜古丽·木铁力甫去村民古丽尼莎·萨依木家走访,看到院子里落满了熟透的杏子,一问,老人腿脚不便,无力采摘。阿尔孜古丽在杏树下拍了几张照片,发了条朋友圈:“边摘边吃,约吗?”两天后,杏子被采摘一空,古丽尼莎“坐收”4300元。

村民西尔艾力·吐逊的馕店生意不好,潘招友帮他找销路,一个月卖出2000个馕。

警务室还联系电商协会,让土特产“触电上网”,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今年,达西村人均收入预计达3.4万元。

凝聚“红色力量”

“红色堡垒”是推行“红色警务”的有力后盾。2017年,达西村警务室党支部牵头,联合尉犁县委组织部驻达西村“访惠聚”工作队、尉犁县公安局、冀商银行尉犁县支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尉犁分公司成立“党建联盟”,整合各单位服务内容、服务资源,为乡村振兴“加油”。

强化防控保平安,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为产业发展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4个党支部拧成一股绳,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红色堡垒”的带动下,更多“红色力量”不断汇聚,持续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

2019年10月,151名“达西义警”上岗。他们来自村里的党员先锋队、爱民服务队、巾帼英豪队、应急救援队,当中有村干部、返乡大学生、个体经营户、外卖小哥。达西村警务室制定“便民+公益”服务清单,组织“达西义警”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处、交通劝导、法治宣传。

2019年10月的一天,拾花工华某不慎走失,雇主陈某报案后,警务室召集“达西义警”,走进千亩棉田搜寻,3小时后终于找到了华某。

买买提·艾合买提主动清理垃圾箱外溢的污物,耿涛购买3.2吨煤送给困难群众……党员作表率,群众齐参与,“达西义警”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包括30多名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为58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快乐,群众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幸福。”这是“达西义警”对2000多名村民的承诺。

近年来,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警务”,达西村警务室先后获得“全疆优秀警务室”“自治区平安创建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达西村保持刑事案件零发生,治安案件逐年下降,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责任编辑:康春霞